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吃素吃到心肌梗塞和高血壓?(上篇)

很多人認為吃素清淡又健康,但有一個病例長年吃素,卻因心肌梗塞住院,同時還被檢測出糖尿病;長年茹素的星雲大師,於2011年底突感不適,緊急送醫住院治療,引起多方關注,病症主因是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。於是不少民眾不禁納悶,不是說吃素很健康,那為何長年素食,不肉不菸不酒的人,也會罹患心臟病、高血壓等疾病呢?原因其實跟消化速度有關。

 

素食與肉食的消化方式不同,當肉食進入體內之後,至少要經過四至六個小時(如果是油炒或油炸,甚至要十個小時以上),才會通過胃,而到達小腸。觀察肉食動物的腸子,以老虎為例,牠的腸子又短又直,沒有許多皺摺。因為肉容易腐敗,所以上帝給老虎短的腸子,使肉的消化殘餘物不會在腸子停留太久。至於草食動物如牛、羊,上帝給了牠們好幾個胃,因為牠們只吃草,而草的纖維很多,需要長時間進行消化,同時牠們也需要多種酵素來轉化多纖維食物成為各種蛋白質,所以牠們有好幾個胃來反芻、腸子也比人類還要長。

 

普遍而言,消化肉食需要消耗較高的能量,這會讓身體處於長時間的勞累。而大量攝取肉類,消化系統就需花費數小時來持續運作,也因此讓食肉者產生較長時間的飽足感。而以單純攝取蔬菜者為例,大約兩、三個小時後,食物就通過胃,經過小腸。這段時間裡,身體對這些食物的吸收、排泄、消化都非常順暢,因此很快就產生飽足感,而且很快又產生飢餓感,這是因為所攝取的食物並未對身體造成負擔的關係。

 

一般人剛開始嘗試吃素,之所以總覺得特別容易餓,沒有飽足感甚或體力減弱,正是這個原因。「素食吃不飽」,究其原因並非素菜品質不好,或是所攝取食物的營養成分不足,而是素菜消化速度快,較不會增加腸胃負擔。將素菜跟肉類比較,肉類需要被消化的時間較長,停留在腸胃中相對較久,因而較有飽足感。 就因為素食與肉食者對於用餐之後,飽足感延續的時間不同。有些素食店家怕顧客吃素菜之後容易覺得餓,於是就在煮菜時多加了幾滴油。店家烹飪素食時,除了多用點油煎煮炒炸,也時常採用油脂含量高的食材,讓顧客不容易感到飢餓。

 

但是,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,容易罹患慢性病,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經高溫油炸又易產生致癌物,所以在用油選擇上必須多加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