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吃素吃到心肌梗塞和高血壓?(下篇)

學術機構調查指出,吃素人口特別容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,也就呼應了上述的結果。這樣的結果與追求素食以降低膽固醇、減少冠心病的發生,進而裨益整體健康的出發點大相逕庭。 所以,若要改善「吃素容易餓」的感受,建議進食時儘量選擇纖維質較高的五穀雜糧,比如糙米飯、五穀飯、乾豆類,來延長消化時間以增加飽足感,並適當搭配花生、核桃、杏仁等堅果類食物,因為堅果類富含纖維素以及好的油脂,可使血糖較穩定。

 

其實,不管植物油或動物油,它們都會讓消化系統增加負擔、導致人體內壞的膽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,LDL)增加,這時不但膽固醇會增加,血脂肪跟三酸甘油脂也會隨之提高。所以素食者常見的飲食陷阱就是「用油太多」。建議素菜應該多用水煮、清蒸,或汆燙、慢燉,才能保存食物的營養。

 

不只素食者的油脂攝取過多,根據一份全國性的營養調查指出,台灣地區民眾飲食中的油脂成分太高,動物性脂肪(飽和脂肪)的比率也太高,分別占總熱量的36%和20%,此一比例皆高於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中的建議標準﹙30%和10%﹚。我們必須建立正確的素食觀念,才能愈吃愈健康。

 

健康靠自己

適量的植物油和魚油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。然而,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和氫化油則應該少食用(例如瑪琪琳、酥油等含反式脂肪酸)。原本被認為健康的氫化植物油(植物牛油,Margarine),雖然為不飽和脂肪酸,但其化學構造是反式脂肪酸,會引起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上升,好的膽固醇(高密度脂蛋白,HDL)下降,危害心血管的健康。

適合素食者的油品有橄欖油、亞麻籽油、苦茶油、南瓜子油、芥花油、玉米油、葵花油、芝麻油等,為了營養的均衡,廚房裡不妨準備幾種不同的食用油,有的適合涼拌、有的適合炒菜,輪流使用。此外,食物中的堅果類、豆類、蔬菜類和魚類,其所含的油脂皆以不飽和脂肪為主,每日適量食用,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。

總言之,攝取過量的油,乃是不當烹調方式及飲食習慣所致,建立膽固醇與健康的知識,以正確的飲食觀念與烹調的原則,都是改變過量攝取油品的契機。

 

同理可證

一般素食者大都偏重攝取醣類,食用過多的米食、麵食或糕餅、甜食等。醣類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以及胰島素居高不下,長期胰島素過度分泌,便會增加脂肪的合成,導致肥胖、慢性病、衰老等結果。

這箇中的原因是,當醣類攝取量偏高時,血糖和胰島素隨之上升,促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增多,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反而下降,就危害到心血管的正常運作。所以降低食物的總熱量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。